【會戰扶貧攻堅 紀檢監察在行動】大理市:脫貧先“脫俗” 村規拔“窮根”

發布時間:2017-06-10 08:49:42   來源:大理州紀委

大理市太邑鄉烏棲村委會下村的李才意老人5月2日因病去世,5月4日出殯。如果按照原來彝族喪事“看日子”的傳統習俗,在家停喪少則十余天,多則近半年。這次李才意老人的家屬沒有遵從傳統習俗,而是響應扶貧攻堅工作制定的新村規,破除陳規陋習,喪事新辦和簡辦,三天就把喪事了結,既減少了勞累,又避免了浪費。提起這樣的文明、節儉辦喪事的新村規,李才意老人的親屬無不交口稱贊。

烏棲村委會是以彝族居民為主體的集偏遠、高寒、民族為一體的貧困村,轄區坡陡、箐深,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一畝,人均純收入偏低,發展較為緩慢,在大理市扶貧攻堅工作中,烏棲村被列入重點扶貧村。烏棲村雖然貧困,但村民大操大辦婚喪的風俗卻根深蒂固,盲目攀比、揮霍浪費,既敗壞了風氣,更讓貧困的村民窮上加窮。

扶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,大理市紀委制定出臺“紀律扶貧”實施方案和監督檢查工作方案,組織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開展“整治農村陋習、杜絕鋪張浪費、純潔民風民俗”專項行動,積極參與扶貧攻堅會戰。太邑鄉紀委按照工作部署,對鄉政府所轄各村開展走訪調查,發現烏棲村致貧原因與村民大操大辦婚喪客事有直接關系。為拔除這一“窮根”,鄉紀委匯同駐村工作隊與鄉黨委政府研究,提出了治貧先治愚、治窮先整風的扶貧策略,決定先從制定完善村規入手,倡導村民移風易俗,新辦和簡辦婚喪等客事,減少不必要的浪費,把村民的精力用到利用好扶貧政策早日脫貧上。

為此,鄉紀委在駐村工作隊的配合下主動出擊,幫助村委會重新制定了新村規,把文明、節儉辦婚喪等客事寫入《村規民約》,噴印在村委會、各自然村村民集散地的墻上;并印制了《破除陳規陋習、崇尚文明新風、助力扶貧攻堅倡議書》,挨家挨戶地發放到每一戶村民的手中。同時,動員鄉鎮干部走“親戚”、趕“人情”,發揮本地本村黨員干部的宣傳作用,帶頭破除陋習,涵養良好社會風氣。

同時,鄉紀委積極督促村兩委召開村組干部、支部黨員以及各小組戶長會議,在多方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后進一步細化《村規民約》,制定了《烏棲村破除陳規陋習、崇尚文明新風、助力扶貧攻堅實施細則》,以村組干部和黨員帶頭,明確了推動《村規民約》落地生根和文明節儉辦客成為新風的六項要求:一是牢固樹立剎住亂辦客陋習,就是為村民帶來實惠的思想理念;二是廣泛宣傳和教育,爭取廣大村民接受村規;三是在村黨組織的有力的組織領導下,抓實各項脫俗工作;四是立言立行,力求實效;五是對違反村規的村民,嚴肅處理;六是建章立制,促進脫俗工作常態化。

《村規民約》和《實施細則》發布以來,村中大操大辦客事明顯減少,村民充分認識到了文明、節儉辦婚喪喜慶事宜的好處和實惠,自覺地把思想和精力用在了脫貧致富上。(杜永祥  李位)